海口戏院效果图
商报讯(记者王辉摄影报道)6月2日上午,海口戏院项目建设情况说明会在海口花开四季酒店召开。会上,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朱俊介绍了海口戏院历史沿革及现状、新海口戏院前期工作、项目概况及项目推进计划等。拆后重建的海口戏院将打造成为海口市中心的多剧种演艺中心,为市民及戏曲爱好者提供一个集戏曲演出、戏迷聚会、交流、休闲的场地,将海南传统戏剧文化艺术传承、发扬光大。 现状:海口戏院已是危楼 海口戏院位于海口市西湖西侧公园路7号,1958年建成投入使用,是集歌舞、戏剧、电影放映为一体的娱乐性、综合性公共场所。2003年6月,由于戏院建筑陈旧、舞台严重损坏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继续承担其文化演艺功能,经市政府批准,海口戏院正式停止一切演艺和经营活动。在经营45年的时间里,海口戏院曾是海口市唯一的一家专营演出业务的戏院,是广大海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琼剧的重要演出场所,是海口市中心城区重要文化窗口和文化设施标志。同时,在海口戏院建筑周边逐渐自发形成了海南省内外较为知名的花梨、古玩交易市场。2010年海口戏院作为文化产业改制项目,由海旅集团接收并完成改制工作。 “目前,海口戏院名下拥有的建筑物(含剧院)自建成已近60年,建筑陈旧,结构安全等级较差,其中一栋建筑已被海口城建建筑质量安全鉴定中心鉴定为D级危楼,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朱俊说,海口戏院配套设施也老化较为严重,导致区域排水等问题层出不穷。由于历史原因,花梨、古玩交易市场周边存在一些零散、违规现场加工、经营环境差、影响社区管理秩序等情况,并因为经营区域靠近海口戏院部分老旧建筑,同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补偿:老职工23套房源安置 2016年,根据海口市“双创”工作要求,为彻底改变海口戏院及其周边环境现状,打造海口市中心的多剧种演艺中心,使海口戏院重新发挥其保护传承本土文化、延续琼剧文脉等功能。同时,规范周边花梨、古玩等交易市场运营,在海口市中心区域打造全域旅游的新亮点,海旅集团加快了海口戏院重建的进程。 鉴于海口戏院无法达到棚改区拆迁补偿安置的规模,难以单独作为棚户区改造项目申报,根据3月24日文斌副市长召开的关于协调解决海口戏院危楼安全隐患专题会议和市主要领导调研戏院的指示精神,龙华区已同意在博义、盐灶、八灶等棚改片区落实23套安置房源。同时,参照有关政策对23户老职工进行房改和拆迁补偿。 2016年3月8日市发改委向海旅集团下达《关于委托原海口戏院改造项目前期代理单位的函》。4月26日,海口市国资委向海旅集团下达了《关于海口戏院地面附着物及部分配套设备拆除核销的批复》,同意海旅集团将海口戏院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地面附着物建筑及配套设备等资产进行拆除。5月4日,市发改委向海旅集团下达了《关于海口戏院改造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新貌:打造多剧种演艺中心 “新海口戏院目前处于项目设计方案阶段,已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正根据各相关专家及职能部门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朱俊说,海口戏院项目建设占地总面积5141.31平方米(7.71亩),计划重建一座总面积为9400平方米(地下一层3100平方米,地上四层6300平方米)建筑,地下设63个停车位。根据海口戏院项目设计方案,新海口戏院计划建成为茶馆式戏院。同时,充分考虑周边花梨、古玩市场经过多年经营已形成规模并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新海口戏院设计中将纳入以上业态。 建成后的新海口戏院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1.戏院剧场:新海口戏院将建设3个茶馆式演出场地,作为琼剧及我国各传统剧种的演出、展示的平台,打造海口市中心的多剧种演艺中心,将海南传统戏剧文化艺术传承、发扬光大。2.戏院商业配套:拟打造海南黄花梨、古玩等相关旅游文化商品展示、销售、拍卖的平台,将戏院周边花梨、古玩、海淘等交易市场整合到新戏院商业配套中统一规范管理,通过商业部分收入扶持戏剧演出,保持海口戏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朱俊说,新海口戏院将以市场化的商业运营反哺文化演出,进一步丰富“一园两湖”区域功能,为市民及戏曲爱好者提供交流、表演的平台,在延续海口琼剧文脉的同时显著改善西湖西侧市容环境,做到既能承担文艺演出任务,延续琼剧文脉,又可规范周边交易市场,打造海口旅游、文化结合的新景点。 根据项目进度,海口戏院计划于今年6月上旬关闭戏院内的花梨交易市场和工艺品市场,力争于今年7月动工,计划于2017年底完工。